德奥音乐名团 巴赫传世瑰宝
莱比锡《圣·托马斯合唱团》
(巴赫男童合唱团)
2015首次访华巡演 辉煌唱响 大师乐章
德奥古典音乐的最佳传承 莱比锡最悠久的音乐遗产
巴赫倾心执教27年 拥有800年历史的国宝级名团
每年全球巡演仅31场 珍稀限量呈献

“世界音乐之城”莱比锡最古老的文化财富
“古典音乐巨匠”巴赫倾心培育的合唱团
水准精湛 源自巴赫的艺术传承
莱比锡《圣•托马斯合唱团》(Thomanerchor Leipzig),又名《巴赫男童合唱团》,是世界音乐巨匠巴赫曾亲自执教27年的合唱团,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,该团是欧洲最古老的童声合唱团之一。
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德国的莱比锡拥有这么多的音乐巨匠,像巴赫和门德尔松这样的名字和莱比锡紧密相联。在这些名声赫赫的大师中,巴赫被称为“不可超越的大师”。
1212年,“圣•托马斯的奥古斯丁修道院”在刚刚成立的莱比锡市建立,同时圣•托马斯教堂和学校也随着修道院的建立而诞生,圣•托马斯合唱团就此孕育而生并在圣•托马斯学校接受全面的音乐教育。圣•托马斯学校是莱比锡最早创立的公立学校,也是德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公共学校,萌芽于这里的童声合唱团也成了德国音乐的“活化石”。圣•托马斯合唱团作为莱比锡最悠久的文化载体,被誉为莱比锡最重要的音乐使者。1518年,圣•托马斯合唱团有了自己的“乐长”,直到1723年,伟大的约翰•塞巴斯蒂安•巴赫成为第八任乐长,并在其之后代代相传,由乐长们统领教学和演出,并且创作了大量不朽的篇章,也让圣•托马斯合唱团在世界音乐史上有了不可替代的超然地位。
巴赫执掌莱比锡圣•托马斯合唱团27年,在近三十年的时光里,巴赫同合唱团成员们住在同一屋檐下,朝夕相伴。他一面精心培养合唱团使其享誉世界,一面潜心创作出了不朽的杰作。而这些影响世界古典音乐的名作大多数是由圣•托马斯合唱团进行首演的。巴赫倾尽心血培养合唱团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,1750年巴赫因病辞世,圣•托马斯合唱团也变成了他音乐生命的延续,最佳演绎、传承并延续了巴赫的音乐,被欧洲媒体称作“巴赫遗产”,由此该团也被世人称为“巴赫男童合唱团”。
为了表彰莱比锡圣•托马斯合唱团卓越的艺术成就,德国官方在2003年还特别发行了纪念邮票。
曲目全面 访华演出全场优美好听
今天莱比锡圣•托马斯合唱团可谓全能,擅长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当代的海量曲目,特别是德国作品。今天90多人的规模自然能保证更广阔的曲目范围,根据不同风格作品的需要,调配起来更加从容。圣•托马斯合唱团享有无以比拟的辉煌历史,现在任然不断创造者傲人的成绩,合唱团曾在2001年获得欧洲文化基金会颁发的“欧洲文化奖”,2002年获得回声古典音乐奖年度最佳合唱表演奖和石荷州“勃拉姆斯奖”,并在2011年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颁发的“巴赫奖”,足以证明进入21世纪后,圣•托马斯合唱团更胜往昔,除了压箱底的巴赫作品外,更拥有丰富的表现力,“德味儿”十分纯正,依然是世界级水平。
访华的曲目展现了合唱团的全能水准和莱比锡丰富的音乐底蕴。巴赫的三首经文歌毫无疑问是当今最正宗的演绎,舒伯特、舒曼、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合唱曲则展现了德国浪漫主义的合唱巅峰,这几位大师与莱比锡都有不同程度的渊源,特别是门德尔松更是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创始人,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卓越领袖。
场次珍稀 访华之旅机会难得
直至现在,作为莱比锡两大音乐名片的巴赫男童与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,都会于每个周末在圣·托马斯教堂共同演出巴赫谱写的乐曲,这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慕名前来聆听的观众。同时,每年在莱比锡举办的世界大师云集的“巴赫音乐节”,始终都以巴赫男童的表演作为开场节目。
1920年,莱比锡圣•托马斯合唱团在欧洲展开了首次巡演并大获成功,随后邀约不断,在此之后的二十年间,又多次赴法国、瑞士、意大利、芬兰、西班牙、捷克、丹麦、比利时、匈牙利、以及日本巡回演出,1955年以后也踏上了巴西、阿根廷、英国、希腊和韩国等世界各地。
合唱团的孩子们经常与莱比锡管弦乐团一起同台演出,还要穿插参加各种顶级音乐节,因此能出来巡演的档期极少,每年全球巡演限量仅31场!而在这31场当中,大多数还是和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一起巡演,能在一场音乐会中只聆听纯粹童声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。
2015年,令人期待已久的莱比锡《圣·托马斯合唱团》终于应邀首次来中国大陆巡演,为中国观众呈现极为珍贵的古典音乐盛宴!
纯正悠久 历任指挥代代传承
莱比锡《圣•托马斯合唱团》目前的“掌门人”—指挥家戈特霍尔德·施瓦茨先生当年也是在圣•托马斯开始了与音乐的首次“亲密接触”。作为小小童声合唱团员,施瓦茨先生接受了系统的音乐教育,并师承皮特•施莱尔,马科斯•博梅尔等巨匠大师,正如巴赫年代音乐家的成长轨迹一样,戈特霍尔德•施瓦茨最终成长为国际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和指挥家,并且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童声合唱团合作过。2015年是戈特霍尔德•施瓦茨先生接任圣•托马斯合唱团之后的首次带团出访。
施瓦茨先生的前任,乔治·克里斯托弗·比勒先生是圣·托马斯童声合唱团第22任乐长,他也继承了巴赫的传统,不仅指导排练演出,还亲自作曲、改编,大大丰富了合唱曲目,此次来华巡演的曲目中,他的作品《潺潺小溪》和舒伯特名篇《菩提树》前后相映成趣。
男童音色 独特魅力不可替代
《圣•托马斯合唱团》的独特之处,根植于莱比锡这座城市深厚的音乐生活,特别是每周都在圣托马斯教堂等地的定期演出。800年的历史中,一直到宗教改革之前,合唱团都是循规蹈矩的唱诗班角色。宗教改革让音乐家们更加重视德文作品的创作和演唱,同时在德国传统民间音乐中汲取养料,也构成了巴赫音乐的精神根源。
在巴赫的亲自指导下,也是源自对作品诠释的客观需要,莱比锡圣托马斯童声合唱团拥有独一无二的音色,即所谓同质的音色,要在演唱的时候做到简洁而有说服力、泛音丰富、元音色彩温暖。因为巴赫的作品是用器乐思维构建的,其声乐表演需要巨大的灵活度和精湛的技巧。
实际的演奏中,童声合唱的运用十分广泛。既能单独成章,也能和成人的混声合唱团配合,构成规模更大的合唱团。比如当代许多要求苛刻的指挥大师,在演奏巴赫时代的作品时,都要求女高音声部由男童合唱团承担,如丝绸般顺滑、如水晶般纯净的声音往往成年女高音是无法做到的。